close
走向真理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何處來?何處去?

有幾個歐洲人,到非洲去旅行,在穿過廣大沙漠的時候,迷失了方向,被困在沙漠中。那時候,他們疲乏得要命,又渴又累,簡直一步也走不動了。忽然從沙丘上,走過來一隊阿拉伯的商人。這幾個歐洲人一看到他們的出現,當時的興奮,是無法形容的。商人的領隊,看到他們狼狽的情形,馬上明白了他們不幸的遭遇,給他們喝了一些水。然後問他們說:『你們是誰?是從那裡來?往那裡去?』親愛的讀友,人生活在世界上,如果沒有認清人生的終向,也好像一個在沙漠中迷路的旅客一樣。『你是誰?從那裡來?往那裡去?』這三個問題,對我們每一個人,是非常重要的。「你是誰?」這一個問題是,我們叫什麼名字,有什麼樣的地位,有多少學問都不關重要。重要的是應該知道,我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,在眼前展開著人生的道路,要我們去走,在這個世界上,有自己必須實踐的使命。

「我從那裡來,往那裡去?」我是父母所生,現在我正在看一本書。幾十年以前我在那裡?幾十年以後,我又在那裡呢?那時候,這幢房子也許還存在,也許有一個人,同樣地在看報紙,並且準備工作,但那一個人不一定是我。那麼,我往那裡去了呢?這個問題,很多人不會回答的。但天主教信仰,可以給人圓滿的答覆。

我們每一個人,都是父母所生,但父母給我們的是肉體的生命。另外我們還有靈魂的生命,靈魂的生命是天賦的,換句話說是從天主那裡來的。所有的宗教信仰,都說人死了以後,靈魂是不死的。一些不相信有神的人,或者沒有宗教信仰的人,在追悼已經死去的人的時候,在輓聯或花圈上邊,常常寫著「精神不死」或「某某千古」等名詞。無神唯物的人們,在他們的理論中,或在他們寫作的時候,堅決的主張人是物質體,沒有靈魂的存在。他們說人死了以後,一切都完了,而且還攻擊「靈魂不死」的道理?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。

精神死不死,靈魂滅亡不滅亡,是很重要的問題。任何的宗教信仰,都承認神的存在,都相信人不只是有肉身,而且有永不死亡的靈魂。我們中國人也有一個觀念,就是人死了以後,還有鬼魂的存在。很多人也承認,人除了身體的本能以外,還有一種精神力量。這種精神力量,往往支持著人們的工作,人們的意志,使人們更有勇氣克服困難。這也說明了,每一個人除了外在的肉身生命以外,還有一個內在的,看不見的精神生命的存在。這內在的生命,也就是靈魂的生命。

只要是一個健全的人,都有自己的思想,思想也是精神作用,是超越物質以上的。人的靈魂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中,利用頭腦作思想的工具,來幫助人的生活及工作。人的精神生活,尤其是一個人的道德價值,以及人格,是超脫時間及空間的,不可能用物質的方法去衡量。但是人的身體,卻受著時間空間的限制,所以人肉身的生命,過了多少年以後,便要死亡。一個人活在世界上,不管有多長的壽命,肉身的生命必要死亡,靈魂反而超脫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,過更圓滿的精神生活,可以和一切真理的根源,就是和天主親密的往來。對一個「好」人來說,死亡不是消滅,而是進入永生的大門,也就是人死後往天主那裡去了。所以世界上仁人志士,不怕死不畏難,為了正義真理而犧牲生命,宗教家的克苦愛人,不求世界的名利,而奉獻自己的一生。這些人都是由靈魂不死的信仰,來作為生命的原動力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?

每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,好像是在生命的河流當中,乘著各人的船,隨著河流前進。連剛剛出生的嬰兒,也在船上隨著前行。在這生命的急流當中,不斷有岩石出現,在我們旁邊,我們的父母、朋友、鄰居、同事們所乘的船,常會一艘一艘的翻掉,而沈入河流中。我們雖然仍舊在水上漂流著,但總有一天,或許就是明天,河流也會吞噬我們,成為我們的墳墓。世界上無數的人,大多只顧眼前的生活,而一點也不管生命的終向。

有這麼一個小故事,它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。有一天,一位大學教授要到海的對岸去辦事,請一個漁夫用船載他過去。那天天氣惡劣,由於教授的懇求,漁夫勉強答應了。教授上了魚船以後,便跟漁夫聊天。教授問漁夫:「你懂得哲學嗎?」漁夫回答說他一點也不懂。教授問漁夫曉得天文嗎?漁夫回答他連這名詞都不知道。教授接著又說:「你至少曉得一點數學吧!」漁夫搖搖頭,表示也不懂。教授惋惜的向漁夫說:「你什麼都不懂,唉!你等於失去了半個生命。」漁夫只好承認。船行駛到了海灣當中,忽然起了暴風雨,波濤滔天,使人心驚膽顫,這艘小漁船,好像一片小葉,被風浪打得東搖西擺,似乎要翻到海中,教授大驚失色,雙手緊緊抱住船柱,後悔這次航行。漁夫冷靜的問教授說:「你會游泳嗎?」教授回答說他一點也不會。漁夫說:「船快要翻了,只有跳到海中逃命,你不會游泳,雖然有滿肚子學問,現在連半個生命也保不住了。」這雖然是一個小故事,但很有深奧的道理。很多人,雖然有學問、有財富、地位,和名譽等等,雖然能解決一個人現世的一些問題,但卻不能解決人生最主要的問題,那就是現世生命的死亡,以及永恆生命的歸宿。

社會上有不少的人士,盡已所能,想使生命更有意義,想改造出更好的世界。也有不少的有識之士,為使人類有更完美的前途,不顧自己的享受,盡個人所有的能力奮鬥,把一切貢獻給社會人群,也讓自己的生命能更有意義。可是他們也會失望灰心,原因是他們覺得往往好心沒有好報,自己不過是一名傻瓜而已。他們覺得自己付出了太多的愛心,得到的是被人冷漠、譏笑。也有一些人,希望自己的所作所為,對於後代有所影響,指望所流的血汗,所傳的知識,對於社會有所利益。可是,當一個人面臨死亡的時候,則對自己在世界上的短暫生命價值,有所懷疑。曾經有遠大理想的我們,現在要從世界上永遠的消失,而我們的子孫,若干年以後,也難免一死,那麼我們的生命,還有什麼價值呢?「死亡」隨時在人們的身邊,使生活的快樂,蒙上了一層陰影。生活過得越快樂,想到死亡一到,就必須捨棄一切的歡樂,這時候就越覺得難過與空虛。

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,對於死亡和生命的歸宿,則有正確的認識。死亡並不是生活中的陰影,也不可怕。不論你是英雄豪傑、帝王將相、學者專家、平民工人,到時候都得經過「死亡」的這一關。當人們通過死亡以後,便進入永生。我們天主教的信仰,告訴了我們,人死後,靈魂要回歸到天父那裡,接受祂的審判。天主要按人們在世上的所作所為,給予適當的報賞。所以我們在世界上,最主要的一件事,就是得到「信仰」,皈依創造我們的天主,在天主的光照下,好好的度過人世間的生活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信仰與理解

社會上不少的人,對於宗教信仰,抱著懷疑的態度,原因是他們對一些問題,不太理解。比方說有的人,認為他根本沒有看到過「神」,所以無從信仰。也有的人,也說自己從來沒有看到人的靈魂,因此不知是不是真的有。至於說人死了以後,進入永生的天堂,也難以相信。因為他們知道人類已經上了月球,那裡也沒有發現天堂的存在。相信教會的朋友當中,不少的人也會有這樣看法的。這種對於沒看到的神或靈魂,就產生懷疑的或不信的原因,是由於人把「理解」和「信仰」,當作同一回事來看的。

我們中國的文字,造得很有意義。「人言為信」的這個信字,是「人」跟「言」字拼在一起的。它的意思就是人的語言,應該是信實的。我們也需要相信別人的話,而我們相信別人的話,並不是都能理解這話的意義,或者要證明這話的結果。人們很多的知識,是信別人的話而得來的,但很多的知識,並不一定都需要理解和證明的。人們幼小的時候,開始學習講話,當然相信並接受父母所說的。父母說這個是「人」,那個是「狗」,這個人要叫「伯伯」,那個人要叫「舅舅」,另外一個人是「老師」。孩子信了父母說的,以後就學會了講話;如果不信父母所講的,便根本學不會講話了。再比方說,父母教孩子,天氣冷了,應該多穿衣服;什麼東西不可以吃,吃了會害死人。孩子信了父母的話,所以才能長大。如果要去求證明、求理解,人們根本就活不下去啦,因為在證明的時候,不是被凍死,就是被東西毒死啦!

學生們上學校,主要的目的,就是信老師的話,跟信書本上的東西。例如:歷史課程中,介紹古代的人物事件,學生必需相信與接受,才會有歷史的知識。上地理課的時候,介紹一個國家的風俗習慣,學生信了,才會增加對世界的認識。如果對於一切,要求提供證明出來,有很多根本提不出證明,因為不可能古代的人復活起來,給你去看。有些地方,也根本沒機會去參觀的,學生如果不信老師的話,當然不會有歷史地理的知識了。

我們日常生活中,需要信別人的話,才能懂得更多的事理。相信報紙上所說的,可以不出大門,能知道天下的大事。如果要有證明才信,那麼我們坐最快的飛機,也不可能到世界每一個角落,去看當地所發生的事件。所以說「信」,不必一定要證明。大家都知道有原子彈,但是不理解原子彈的構造,如果完全理解,就會製造它。很多的科學、醫學上的事物,一般人們不會都理解的,但信它帶給人們的福利。所以說「信」也不必是全要理解的。

當然人也要小心,不要盲從的相信,因為社會上故意欺騙人的人很多,信了他們,你就會上當吃虧。但這也不能否定「信」的價值。至於說怎麼樣去決定「信」與「不信」,是有個原則的。耶穌基督說過:『凡是好樹結好果子,壞樹結壞果子,所以你們可憑他們的果實辨別他們。』這句話可以作為對「信」與「不信」的原則。父母希望子女成材,老師願意學生增長知識,也可以說他們的目的,是為了我們好。所以我們可以「信」。社會上有各種的學說,各樣的宗教,各種的政黨,必須憑自己的理智,去觀察去選擇去相信。一個真正造福社會人群,振興道德文化的學說或政黨,人們可以相信和接受。一個鼓勵人心向善,使人生更為積極,增加奮鬥的勇氣,並犧牲自己,把光與熱帶給廣大人群的宗教,我們當然可以信它。

我們天主教會,從耶穌基督創立到今天,快兩千年了,歷史的證明,事實的證明,它帶給世人的友愛、互助、平等,並引導人們獲得超性的生命,是大家最值得而應該去信的宗教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人的慾望無窮

研究過歷史的人,或者對外國歷史有興趣的人,尤其是讀過聖經的人,對於古代猶太國極盛時期的君王所羅門(撒羅滿),有很深的印象。所羅門被稱為充滿智慧的君王,他領導的猶太國,國強民富。他個人的聰明才智,超過歷代的學者智士,他的財富名位,也是得心應手,可以說什麼有什麼,物質的享受,算得上得達到了極點。但是,所羅門自己滿足了嗎?他是否感覺到自己得到了真的幸福呢?我們看看他自己寫的話:他說:「空虛而又空虛,萬事全是空虛。太陽底下沒有一件可以留念的東西。一代過去,一代又來,大地仍然常在。」所羅門又說:「智慧愈多,煩惱愈多。學問越廣,憂慮越深。」(參閱訓三1—4。)從所羅門的作品中,可以看出來,世間的一切,都不能滿足他,都不能使他幸福。他那麼的充滿智慧,又是一位極有財富的君王,尚且不能滿足於現實,那麼我們一般的人呢?

當我們研究人心的慾望以後,就發現了人是很奇妙的;人的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慾望,卻沒有滿足的時候。我們以現實的生活,來說明一下。比方說一個人在受凍挨餓的情形中過日子,他希望能有穿得暖吃得飽的生活,就算滿足了。當他有吃有穿以後,則又希望吃得好,穿得華麗,更能住高樓大廈,進到金璧輝煌的客廳,出則高級的豪華轎車等。等到人有了錢以後,則又想出名。弄一個什麼代表,或什麼委員做做。再比方說,一個青年學生,在念書的時候,埋頭用功,心裡一定有很多的願望。他希望能順利地考上理想中的大學,畢業以後,能成為自己所想做的科學家、文學家、政治家等等。他希望有幸福的婚姻,及理想的家庭,甚至於希望很有錢,能到世界各地去觀光旅行等等。但是人的精力、時間,以及經濟、才氣,都是有限的。一個人不可能實現每一個願望,甚至於一個願望也達不到的。就算是富貴地位跟才智比得上所羅門那樣,也不會滿足的,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。

社會上也有不少人,自認為比人高明一等,他們不太注意物質方面的享受,他們醉心於名位,在權利名譽上追求滿足。他們為了名位,有時侯不惜犧牲金錢跟某些享樂,來達到目的。古代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,就是這種人物的代表。這位青年國王,雄心萬丈、野心勃勃,放棄了宮廷中物質的享樂生活,率領大軍,東征西討,開拓疆土。他的大軍所向無敵,敵人都向他投降稱臣。當亞歷山大大帝名揚天下,威震四海的時侯,他並沒有感到滿足。根據傳說,當亞歷山帶兵抵達波斯的時候,聽說波斯的東方,還有很多的國家,沒有被他征服,他不禁放聲長嘆,感到一陣極大的空虛。這位年輕的國王,僅在三十多歲就因為覺得空虛失望,精神萎靡而去世了。傳說當他臨死的時候,囑咐親友把他枯乾的手,放在棺木外邊,表示他雙手空空,什麼也沒有帶走。

中世紀的宗教家奧斯定,有一句名言:「天主,你創造了我們這顆心,是為了尋求得到你,一天不得到你,這顆心就一天不能安定。」我們每一個人,不僅有一個身體,還有一個靈魂。不僅有現世的生命,還有永世的生命。因此,我們都有無限的慾望。現世所得到的一切,到頭來都是空虛的,所以不能滿足人的慾望。只有追求並得到永遠的生命,才能使人滿足,才能使人有真正的幸福。怎樣能得到永遠的生命呢?天主教的教義,回答了這一些問題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勿過份憂慮

耶穌基督說:「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,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。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。」(參閱瑪:六34)

耶穌這話,給一般人有相當積極的啟示。因為人天生就是多愁多慮的,有時候並沒有值得擔憂的,他也會製造一些煩惱,來忙忙碌碌的。所以很多人,沒有想到要革除多愁多慮的習慣,因為有一些煩惱,倒像可以使他們快樂似的。中國人有這麼一句俗話說:「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」這句話,等於在告訴人,應該多向未來著想,如果對沒有發生的,不多加考慮,那麼不久就會發生苦惱的情形。我認為這句話,用於一個人的工作態度,是相當不錯的,但用於作人處世,就不太適合了。耶穌說得好,一個人在一天當中,所遭遇的困難,已經夠受的,如果再去為明天而憂慮,那不等於在自找苦吃嗎?

記得在一本雜誌上,看到這麼一個小故事。說在一個極權專政統治下的地下抗暴人士,他領導人民在暗中爭自由爭人權。這一個政府的警察,一直在追蹤抓捕他。當他在自由地區接受記者訪問的時候,記者問他,有一天被統治者抓住以後,他打算怎麼辦?這位抗暴英雄笑笑說,他根本沒有考慮過第二天的結果,盡力的做一天算一天。如果真的被捕,最壞的情況就是「死」。這也沒什麼?因為人都會死的,不過遲早不同而已。

我覺得這位抗暴英雄,是了不起的人物。他的所作所為,固然是由於他崇高的理想,但他生活的態度,也令人敬佩。想想看,一個人從事冒險犯難的工作,如果考慮到隨時有被捕的危險、或者被捕以後,會受些什麼苦刑呀?甚至死了怎麼辦?那麼這一個人,怎麼能完成任務呢?所以人為未來的事,憂慮太多,只會增加精神負擔,對於事情的成功,卻一點幫助也沒有。

當事情還沒有發生,不必徒然的擔憂,有時候我們所擔憂的,根本不會發生,那麼我們所擔憂的,豈不是白費心機?就算是我們擔憂的,當真的發生了,可能同時也有別的事情,而改變情況,使事情不如那麼想像中的嚴重。

不過小心與擔憂,也有分別的。一個人做事,尤其是從事危險的工作,一定要小心謹慎,但不能擔心憂慮。比方說,剛才我們談到的那位地下抗暴英雄,在工作的時候,自然要小心翼翼,以免被敵人看出他的身份,更不可讓敵人找出他的工作地點。不然的話,工作也是無法進行的。

有時候,人會為某件事,擔憂得作惡夢,直冒冷汗,睡到半夜裡,會突然驚醒。結果把人折磨得精疲力盡。其實,很多事實,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麼可怕。如果人不先去幻想事情如何的結果,而只是靜靜等待事態演變。那麼我們可以看清事實,作正確的衡量,而加以適當的控制。如果只知道幻想和擔憂,便不能把握事實真相。

人世間的事,當然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,有時候的確使人措手不及。不過,事情已經發生了,就得用自己的智慧,好好的想。如果心神冷靜下來,看看這件事的嚴重性,不過也會發現,很多事並不嚴重,是不值得去過份懊惱或傷感的。

對一個基督徒來說,宗教的信心,是抵擋一切惡運的最好保障。人有了堅強的信仰,不管是真的,或是想像出來的不幸事件,都不會使人灰心喪志,更不會使人老早就擔憂。因為天父在暗中照顧我們,他給我們的負擔,是不會超過我們能力所能負擔的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生活的意義

在一本書上,看到這麼一首詩,是這樣寫的

別人教導歌唱,我為什麼悲哭?

『是為了探測苦海的深度。』

別人休息,我為什麼還在工作?

『是為了出力完成上主的使命。』

別人收獲得到,我為什麼損失?

『是為了體驗失敗的滋味。』

美好的幸福為你所有,從早到晚,為何厄運糾纏我?

『因為上主知道如此安排。

將使我在永恆中,得到無窮的富足。』

這首詩,我覺得很有意義,相信它的作者,一定是位有堅定信仰,而且懂得生活藝術的人。在這首詩裡面,我們看出來人生的意義,和痛苦生活的價值。當一個人真能瞭解生活的意義和懂得苦難的代價以後,就算是在困苦的環境中,也能保持心靈的寧靜,和精神上的快樂。

二十世紀末的今天,科學進步,物質文明,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,但是人們的快樂,並沒有因為物質的享受而增加,反而有更多的人,感到精神空虛和苦悶。事實上,地球上還有千萬人民,生活在貧窮困苦的環境中。另外還有億萬的人民,生活在專制恐怖的國度裡,以外表看來,這些人那來的快樂呢?可是,即使在困苦和專制的社會中,人們同樣可以保持快樂,和享受快樂。也許有人認為,這可能嗎?那麼,請你再回味一下,剛才那首詩,就會幫助你得到答案了。其實要在這樣一個不快樂的世界上,保持快樂而心靈不空虛,仍舊是做得到的。雖然我們沒有法子,把握自己的遭遇,但是這些遭遇,對我們所產生的影響,是我們可以控制住的。我們可以從日常的遭遇中,不管是順利的或困苦、失敗的,不管是快樂的或煩惱、憂愁的,都能使人體會出生活的意義來。

很久以前,有一位哲人這麼說過:「我們應該以眼前的遠景,作為生活的動力。可是有些人的恐懼情緒,代替了遠景。」這句話聽起來,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,如果仔細思考一下,就發現了我們很多人的生活,已經被恐懼或擔憂,霸佔了我們的思想、行動和計劃,加上一些人,過份看重物質,由於物質不能滿足,而造成了一些煩惱。在這種情形之下,有宗教信仰的人,他的信仰對他,會有相當大的幫助。如果說時間,可以加添人生的長度,那麼信仰,則可以加深人生的深度。信心是面對失敗、絕望,而不灰心喪志,不放棄期望的一種力量。人生的秘訣,在於不受制於恐懼和憂慮,而能憑著信心,驅逐一切不必要的煩惱。

耶穌基督說:「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,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。一天的苦,足夠一天受的了。」

事實上,很少人會完全滿足目前的生活方式,我們可以想法子使生活變得更好,使人生更為充實。我們基督徒非常清楚,生命是我們的一切,每個人應當在現世的生活中,使生命發光發熱,爭取永恆。我們的主耶穌基督,已經給世人立下了最好的榜樣。他出生於貧苦的環境中,生活在憂患的國度裡,以及死亡於屈辱中。我們人生的道路,是一條有悲傷,也有歡笑;有失敗,也有勝利;有眼淚、有也喜悅的道路。在路上時常會遇到困難危險,壓迫誤會,拳打腳踢,然而我們有信心,依靠全能的天主,我們就能安穩地達到真善美的境地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憑信心前進

人出生到世界上來,就註定了要經過未來的一道關卡,那就是「死亡」。一般人都是諱談這個名詞,認為「死亡」是個不吉利的字彙,因為人一旦死亡,什麼都沒有了。但是對有宗教信仰的人,尤其是我們基督徒,死亡是進入永生的開始。換一句話說,一生下來,就開始走上了邁向永生的道路。這一段道路中,所行走的時間,每一個人是不一樣的。幾年、幾十年、或上百年,都不一定。世界上也有很多夭折的嬰兒、和短命的孩子。不過一個人走完了人生的旅程,能不能到達永生呢?這又是值得注意的一個大問題。人如果要走到永生,必先知道進入「永生」的條件。這種條件,不是人的財富、學識、地位和能力,而是人的品性道德。左傳:「人有三不朽,立德、立言、立功。」孔子也強調這三不朽,孔子不是宗教家,而是一位大教育家,那時他所說的不朽,雖然不是指現在我們所說的永生,但是一個人如果能在世界上,有良好的德行,給後人學習;或留下有益人心的言論,給人奉行;或為社會人類謀求了幸福,供人敬仰,那麼他的生命,也就得到了永生。

天主愛我們人類,為讓人能走正確的人生道路,而能進入永生。因此派遣聖子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,領導我們,走真理、仁愛的光明之路。我們的使命,就是奉行真理、仁愛,除去擋住人生道路中的障礙,克服人生旅途中的艱難困苦,然後一往直前,走到永生。每個人的環境不同,教育不同,性格不同,在人生的道路中,所遇到的障礙和困苦也各有不同。我們基督徒,憑著信心前進,依靠上主的助佑,必能得到勝利,達到人生的目的。

一般人是軟弱的,經不起考驗和誘惑,加上異端邪說,往往使人失足跌倒,陷入罪惡和黑暗的境地。因此耶穌召選了許多自願跟隨他的人,作為傳揚福音的使者,引導人們走天國的道路。

在人生的道路中,真正領導我們的,是我們的天主。我們從耶穌的門徒那裡,認識了耶穌,知道天主是我們的大父。也從聖經的教訓中,得到了真理的啟示,但在人生路上行走,還得靠自己的努力。如果人畏縮不前,天主也不強迫你前進的。

戰士必須憑信心前進,不能坐在營中,等待外面的路開通之後,方才起程。他們必須拔營收拾,整好行裝,排齊隊伍,在河水還沒有任何變化之前,直達河邊。到了那裡,如果想停在那裡,等河水分開,然後邁開腳步向前,必定一切都是白費。所以在河流斷絕之前;他們就必須先邁開腳步進入水中。我們也要學習,怎樣用信心,把握住天主的真理和啟示前進。前邊雖然看不見可以通行的道路,我們還是要勇往直前。所謂的「峰迴路轉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」的境地就出現了。人們常受困難的阻撓,是因為害怕困難,想等待上主先替我們開路,除了一切的障礙和困難,然後再邁步向前。我們對前面的障礙,應當像沒有看到的樣子,往前走去。卻不可站著不動,等待障礙的消除。如果我們憑著信心,勇往直前,前邊的路自然會開的。

人生道路中的障礙,多半是世界的事物,人如果能擺脫世俗的煩惱,和對世物的過份追求,就容易勇往直前,走真理的道路。耶穌的教訓幫助我們,看輕世事世物,並且不怕災難困苦。他說:「那想救自己生命的,反而會喪失生命;那為了我而喪失生命的,反而會得到生命。一個人如果贏得了全世界,卻失掉自己、喪失生命,又有什麼益處呢?」(參閱路:九23—25。)勇往直前,不怕困苦,走真理的道路,就可得到永生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崇高的寬恕

在一本書上,看過這麼一個故事,它的大意是說:有一個波斯老人,在家產分給三個兒子以前,把他們打發出去,要看看他們做出一件有意義的事情,然後按他們所作的價值,分給適當的家產。一年以後,三個兒子都回來了,每個人都向他們的父親,報告他們所做的最得意的事。

大兒子說:「有一夜,我到一家旅館投宿,在枕頭下面,發現了一袋無價之寶的寶石,我克服了心中的貪求,把它全部交給了旅館的老闆,請他轉交給失主。」父親說:「見財不貪,物還原主,這是每一個人應該做到的。」

二兒子說:「有一天,我騎馬過河,看到一個人跌落在河中,快要淹死了,我立刻跳下馬來,衝進河裡面,把那個人救了起來。」父親說:「這種勇敢的行為,雖然可以嘉獎,但是也算不得了不起的事。想想看,一個人如果見死不救,還能算是人嗎?」

最後輪到小兒子說:「有一天,我上到一座高山,在一個懸崖削壁的地方,發現一個人,爛醉如泥的躺在那裡。我走上前一看,他不是別人,而是我的一個仇人。當時,只要我稍微推動他一下,他就會掉下山谷,粉身粹骨了。但是我沒有這樣作,卻把他叫醒,讓他躺到安全的地方休息。以後我們和好了,變成了朋友。」父親聽了小兒子的話,馬上稱讚他行為的偉大,就把家產多分給他一些,因為他愛仇人的行為,是最崇高最難辦到的。

在人們的行為中,愛是一種動力,由於愛自己愛他人,我們才做出很多有意義的事情。耶穌基督傳教的時候,一再的告誡門徒說:「你們要彼此相愛,如同我愛你們一樣。如果你們彼此相愛,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。」從耶穌的教訓中,可知基督徒的精神,就是「愛」。

「愛」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東西,不過,對仇敵的愛與對朋友的愛,又是截然不同的。「愛朋友」是很容易做到的,就是罪人或強盜中間,也能做到彼此友愛;而「愛仇敵」則是很難辦到的。一般的人士,不必請他去愛仇敵,就請他去愛一個不相干的人,都很不容易呢?所以,一個人的愛心,如果能用到仇敵的身上,這人的修養功夫,是相當的深厚了。因為人的本性,常常是「以眼還眼,以牙還牙」。人的習性,常常是「愛自己的親人,愛自己所喜歡的人」。人的直覺反應,常常是「愛那些愛我們的人,恨那些反對我們的人。」

耶穌基督這麼說:「你們聽說過『愛你的朋友,恨你的仇敵』,但是我告訴你們,要愛你們的仇敵,並且為那些迫害你們的人祈禱。這樣,你們才可以做天父的兒女。因為天父使太陽照好人,也同樣照壞人;降雨給行善的,也給作惡的。如果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人,天主又何必獎賞你們呢?就連稅吏也會這樣的。假如你們只向朋友打招呼,那又有什麼不平常呢?一般人都會這樣做的。所以你們應當完美,正像你們的天父那樣完美。」(參閱瑪:43—48。)

西方人士有句俗話:「犯錯乃人之常,赦罪乃天之德。」所以赦免人的錯失,愛得罪我的人,是我們從天父所學到的美德。這原不是人的本性,所能做得到的。不過,我們必須弄清楚的,就是愛我們的仇敵,是愛他這個人,而不是贊成他所做的壞事。對於事情的是與非、善與惡、真理與謬論,應該分得清清楚楚。不然的話,世界那有真、善、美呢!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生命的不朽

耶穌基督在傳教的時候,曾經問過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。他說:「人如果賺得了整個世界,卻喪失了自己的靈魂,又有什麼益處呢?他又能用什麼來換回靈魂呢?」(參閱路:九.25)我們把耶穌提出的這個問題,仔細思考一下,就發現了很多的道理。譬如:一個人出賣靈魂,究竟是為了什麼呢?他出賣靈魂,至少可以得到多少好處呢?一個人不顧靈魂,真的能賺得到全世界嗎?世界上也有很多人,尤其是無神唯物思想的人,否認靈魂的存在。他們的解釋又是怎樣呢?不知道有這樣思想的人,是不是不顧一切,去得到他所想得到的寶貝?大作家歌德的名著「德士浮」的故事中,講到一個人怎樣把靈魂賣給魔鬼,讓魔鬼來滿足他物慾和名位上的需要,不過在結尾的時候,那個出賣靈魂的人,違背了跟魔鬼的約定而逃脫了。當逃脫的時候,難免與魔鬼再糾纏戰鬥一番。中國有一句老話:「邪不勝正」。最後失敗的當然是魔鬼放棄了獵物。

一個人的靈魂,究竟是什麼東西呢?靈魂是一個人的最崇高最貴重的寶貝,它雖然看不見摸不著,但也是最真實的。一個人的生命,有肉體的和靈魂的。靈魂能分辨真理,追求美善。最能欣賞和領受人生中,最尊貴最豐富的東西。世界上有些人失去了靈魂,而自己還不知覺。因為很明顯的罪惡,污染靈魂,自己心裡當然有數。但有些隱秘的罪惡,漸漸地把靈魂吞蝕了。在他旁邊的朋友或同事,也許還不知道,甚至他的家人,也沒有發覺。可是天主知道,他那付本來是純潔、高尚的靈魂,已經喪失了它本來的面貌,腐杇了髒污了。現代的人,把撕碎的靈魂那種內心的緊張、分裂,叫做衝突。因此心智瓦解、神經崩潰、精神錯亂,以及各種心理的病症,使靈魂漸漸衰敗,終於全部毀壞。簡單的說,人的內心為什麼緊張、分裂,還不是為了名或利,或滿足私慾而已。耶穌說的:「如果得到了全世界,卻喪失了自己的靈魂?又有什麼益處呢?」這句話的確值得現代人深思反省。


人生活在世界上,需要物質方面的生活,也需要精神方面的食糧。可以說物質跟精神,都是重要的。不過總不能為了物質的滿足,而出賣了永生的靈魂。一個人如果肯努力肯工作,除了意外的災禍以外,是應該可以生活的。以利害的立場來看,如果一個人,真的掙得了全世界的錢財、權力、名譽,以及一切人生的獎賞,可是卻失去了衡量和享受真理、美善、和愛的能力,那麼究竟值不值得呢?當然,一個人也不可能掙得到全世界的,就是真的得到了全世界,你還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呢?事實上,有不少人往往為一點點額外的享樂,一點點金錢和名位,而出賣了靈魂,實在是不合算。如果人內心的衝突,不能平靜,靈魂就會面臨日漸的死亡。人們不能生活在一個欺詐、謊騙、奸計、虛偽的泥沼裡,讓靈魂沈淪迷失。在這樣的情況中,如果人有了宗教的信仰,那麼宗教就是良藥,就是生活中的方向盤。

一個人信仰天主,把靈魂托給天主,天主會讓靈魂更純潔更聖善,世界上許多的讚美詩和歌曲中,便充滿了這端真理。耶穌基督告訴我們,一個人如果只顧及自己的利益,靈魂終於會喪失沈淪。只有讓靈魂溶化在偉大的事物中,在侍奉天主和服務人群中,才能保守純真。簡單的說人生不在於奪取,而在於施給,不在於尋求享受,而在於如何發揮能力,為世界服務。這樣我們的靈魂不會沉淪,必會得到永生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靈魂的生命

一談到宗教信仰,自然就想到神,跟人的靈魂的問題。不管任何宗教,都相信神的存在,以及靈魂是不死不滅的。社會上也有一些人,否認靈魂的不死不滅。他們說:「那一個見過死人的靈魂呢?可見這是沒有的事。」這些人士的觀念中,是認為凡是看不到的,就是沒有。事實上世界上很多東西,根本是看不到形像的,但是它確實是存在的,而且存在於我們的當中。「眼睛看到才信,看不到就不信。」這是不合科學的話,也可以說是不智的。比方說,我們的人類,賴以活命的空氣,就是平時用眼睛看不見的東西。那一個能否認它的存在呢?空氣不但在我們的身邊,而且進入我們的身體內。如果有人說:「我沒有看空氣,不相信有它」!我想大家一定會笑這個人,是一個白痴。下面有這麼一個故事,來證明一下看不見的東西,也存在我們的四周,以及我們的身上。

有一位傳教士同一個有名的外科醫生談話。當他們談到了靈魂的時候,外科醫生馬上否認傳教士說的,人有肉身也有靈魂的道理。醫生還證明說,他為不少病人解剖過內臟,從來沒有看到靈魂,藏在人身體裡的現象。傳教士馬上問醫生:「醫生,你愛你的太太嗎?」醫生回答說:「當然愛呀?而且愛得很深。」傳教士又問:「那麼你愛太太,愛得很深,究竟是多少公尺呢?」醫生笑著回答:「愛是不能用尺去量的,因為愛是精神上的體會。」傳教士又說:「你看見你的愛嗎?」醫生說:「沒有」。傳教士說:「這就對了,你看不見你的愛,你動手術開人的內臟,你也沒有看到過那一個病人的愛,相信每一個病人,同樣愛他的太太或孩子。所以你沒有看到靈魂,但不能說沒有靈魂,因為靈魂是精神體,是無形象的。」外科醫生聽了這話,也就承認傳教士的話很有道理。

一般信仰宗教的人,都相信身體死了以後,靈魂卻繼續的活下去。世界上一切的生物,都有生理作用完全停止的一天,那就是死亡。因為這生命所組織的有機物體,受到了重大的損傷,或者是經過了長久的消耗,不能再維持下去,生命也只得停止它的工作,讓它所組成的機體,變為失去生理作用的屍體,迅速的腐爛。我們人類的身體,也逃不過這生理上的律例。但人的靈魂,是精神體的,它無法分解,無法消耗的。它是無形無像是看不見的,所以別的東西,不能損傷它、消滅它。在現階段的生命過程中,人可以自殺,只是把自己的身體毀壞,但不管是現在,或是將來,人無法殺死靈魂。人可以殺別人的身體,也不能殺人的靈魂。所以身體死了以後,靈魂還繼續存在下去。

靈魂的生活,是屬於精神層面的,比方說人生在世的道德價值,人格操守,都是超脫時間與空間的,並不像人的身體,必須受時間空間的限制。所以,從哲學家的眼光來看,人們的身體死了,倒是擺脫了軀殼的累贅,擺脫了時間空間的限制,而可以度那更圓滿的精神生活。以我們宗教信仰來說,人死了以後,靈魂便超脫世界的限制,而跟一切真理的根源,同造生人類的天主,親密的往來。所以對一個品行良好的人來說,以及對一般的好人而言,死亡並不是生命的消滅,而是進入新生之門,去度那永遠的光明生活。因此,仁人志士,或堅貞教友,不但不害怕死亡,反而慷慨地捨身成仁,殺身取義,以及為真理而殉道。世界上,只有不明白道理的人,捨不得離開這紛紛擾嚷的世界,而不願死亡。還有一些作惡多端的人,害怕死了以後,受到天主的審判,而不願死亡。死亡是人人必走的路,因為我們應該克苦修身,立德立功,為靈魂的生命打算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死亡的奧秘

人活在世界上,等於是旅客,所以世界不是人永久的家鄉。每一個人,不論願意不願意,早晚都會離開這個世界。所以作家或詩人們,常常以人生的旅途,來代表我們在世界上的生活。不過,社會上很多人,往往疏忽了這種觀念,而盡力追求世界上短暫的享樂,或功名富貴。因此,當他們面對人世生命結束的時候,就感到害怕和痛苦。所以從古以來,不分中國跟外國,總有人致力研究延年益壽的方法。中國古時候,許多人到深山或海外仙島,去尋求長生不老的仙丹,而西洋人同樣也研究各種化學藥物,使人永不死亡。也可以說大多數的人,都不想死亡,而死亡卻偏偏的要來。

路加福音中,耶穌說了這個比喻,他說:「有一個富翁,田地很多、出產豐富,他心中想:『我的產物不夠地方收藏了,怎麼辦呢?不如把原有的倉庫拆掉,改建一座更大的,這樣就可以收藏我的一切產物。那時候,我就可以高枕無憂地對自己說,幸福的人啊:你擁有大量的財富,一生享用不盡,現在談盡情吃喝玩樂,享受人生吧!』但天主卻對富翁說:『糊塗人啦!今晚你就要死了,你所預備的一切,留給誰享用呢?』耶穌接著說:「這就是那些只顧積蓄財產,而不在天主面前積福的寫照。」(參閱路:十二16—21。)

耶穌這段比喻,給我們的啟示是非常明白的,它包括了兩個意思:第一、人生是短暫的,不知道在什麼時候,就要結束,所以人不必過份關心世間的悲歡離合,不必專心追求榮華富貴。第二、現世的生活,結束以後,也就是永恆生命的開始,那才是人的永久歸宿,再也沒有變化的境界。

永恆的生命,就是長生,它是人所追求的目標,是大家所嚮往的境界。但這個境界,也有苦與樂的分別。一種永無止境的痛苦境界,就是地獄。而永無止境的福樂境界,就是天堂。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,當然知道只有按照天主的旨意去做去行,就可以進入天國得到永生。

天主教的教義,很明白的告訴人們,死亡並不是生命的毀滅,而是生命的改變。中國的古人也說過「生寄死歸」,意思是說:「生的時候是寄居,死的時候是歸去」。因為死亡是人的歸去,如果死亡是生命的毀滅,那麼人的死亡,便結束了一切,就沒有「歸去」的說法了。我們人的生命,是靈魂與肉體混合的。靈魂部份是精神,肉體部份是物質。人的死亡,只是物質肉體的停止工作,精神部份的靈魂,還繼續活下去,回到永恆的境界。所以說死亡是人的生命改變,讓人靈魂與肉身混合的生命,還原成純靈性的,回歸到賦給我們生命的天父台前,分享天主的永生。人的精神生命,既然要永遠的活下去,所以人在現世界的生活裡,就不能只講求物質的享受,而疏忽了靈性生活的修養。物質生活的肉體,終會有死亡的一天,而精神生活的靈魂,永遠生存。人固然需要飲食,來保養身體的健康,多為光榮天主、多為社會人群貢獻才能。但是人更應該注意修德立功,以促進靈性的發展,使靈魂的生活在現世上得到充實圓滿。

我們基督徒都明白的,人既然生活在世界上,就不該白白的讓日子過去,應好好利用短暫的時間,貢獻天主所賦給的才華,服務人群,以愛心建立和諧的社會,來光榮天主。因為天主是愛,基督徒如果實踐了愛德,就是遵行了天主的旨意,這種在世界上的「善生」,然後才有「安死」。「安死」就是好好的回去,平安的回到福樂的永生境界裡去,那就是天堂。總之,死亡對一般的人來說,是一件奧秘,對有信仰的人來說,它是永生的開始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凡事感恩

每個人的一生當中,總會遇到幸和不幸的事。幸運的事情,固然可喜;不幸的事情,當然悲痛,這也是人的常情。但我們可以從一個人,在悲苦的不幸中,看出他人生的態度。

耶穌基督即使在十字架的陰影下,在死亡的痛苦中,祂仍舊不忘祂對罪人的寬恕,不忘祂救世的使命。祂在死亡前夕的祈禱時,仍舊感謝天父。耶穌的被釘十字架,原來是悲痛的事,卻因著祂的慈祥,而成為一件聖蹟,為千秋萬世所敬仰。所說的幸與不幸,是不能看事件的外表的,關鍵也不在我們的遭遇,而在於我們對自己的遭遇,採取什麼樣的態度。

前些日子我參加一次天主教的會議,到香港去了一趟,在那兒會見了一位女士,被中共關了二十年,原因是她信仰天主教,而不願意接受共黨的教條。從這位女士的談話中,二十年的監獄和勞改,並沒有使她怨天尤人,也沒有讓她懷恨關她的幹部。她說那些幹部是奉命做事,這也是她信仰的一種考驗。這位女士還說,當她在最難過、最不能忍受的時候,就利用勞改營外邊做工的時候,大聲唱拉丁文的聖歌來讚美上主,別人聽不懂,說她有神經病。她後來被住在國外的哥哥,想盡了法子,幫她逃到香港。這位女士說在她的祈禱中,她一直感謝天主堅固了她的信心,沒有讓她背棄自己的宗教信仰。

一個人的氣度,從他一生的經歷中,可以看出來一個大概。有些人遇到艱苦困難的事,就怨天尤人,就悲傷哭泣;可是有些人,反而以能在苦難中以磨鍊為幸。我們基督徒,對於世間事物的看法,跟沒有宗教信仰,或無神唯物的人士有所不同。那就是「這是美好的世界,一切的雜亂和紛爭,都是人們造成的。我們應當洗心革面,共同以愛心,在天主的指引下,效法基督的博愛,以寬恕、慈祥、仁愛、合作的態度下,完成改造社會的使命。」

世間的事情,不可能盡如人意,也可以說有十之八九,不是我們自己所喜歡的。尤其是很多人士,從出生到去世,一直在艱苦的境遇中,比方說:戰亂、災禍、病痛、飢餓,以及其他許多生離死別的悲慘事情。對於一個有信仰的人來說,悲痛哭泣,只有更使人灰心喪志。如果逆來順受,把一切苦難當作是生命的磨練,就可以把悲傷的眼淚,化為奮鬥的力量,轉為愛的泉源。我們自己痛苦過,更知道別人的痛苦;我們自己不喜歡的痛苦,那麼我們可以盡力,解除別人的痛苦。對於一切的幸與不幸,我們都得感恩,這一切是上主的賜予。對我們的人生,是有益處的。

我們每一個人,有自己的痛苦和煩惱事,但是也有屬於自己特殊喜愛的東西。比方說:有人喜愛早晨的鳥叫,有人喜愛孩子的笑容,另有人喜歡燦爛的晚霞,有人喜歡濛濛的細雨。有人喜愛春花的開放,有人喜愛秋風中的落葉。在生活當中,更有各人的嗜好;例如:文學、藝術、運動、爬山、攝影,甚至同好友談天說故事等等,這些都是人生中的樂趣,都是值得感恩的事物。英國的冒險家勞勃.司各特,到冰天雪地的南極去探險,最後由於糧食缺乏,疲憊不堪,被大風雪埋葬在漫無人煙的小帳幕之中。在他的日記中,留下了這麼一句話:「這裡的一切,遠遠比在家享福,無所事事要好的多。」在他最後的日記中,又這樣寫著:「我坐在荒寒的風雪原野,非常思念家人親友,然而孤寂中仍有安慰,因為耶穌與我們同在,安慰我們!」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轉敗為勝

不少的人,忙忙碌碌的過了一輩子,不知道究竟在忙些什麼?到頭來一事無成。不論他的才能、學識,甚至於經濟能力,都不比別人差。如果說他不努力,但總是看到他在忙。但是他為什麼不能成功呢?

在一本書裡面,看到這麼一個小故事,現在我把這個故事介紹一下,也許可以幫助我們,對於剛才所說的問題,得到部份的答案。

有一個叫做中強的青年,他的身體健壯,動作很快,並且在體育專科學校就讀。他的學校靠近港灣,所以水上運動非常注意。每年總有幾次划船比賽動,可是每次的比賽,中強總是最後到達終點的選手。

學校中的教練蘇老師,一直很奇怪,以中強的體力和動作,不應該落後的呀!尤其是看到每次比賽,在出發的時候,中強雄心勃勃,像非得冠軍不可的樣子。

一天,蘇老師陪著中強練習划船,看看他失敗的原因在那裡?經過觀察以後,蘇老師總算找到了中強的缺點。原來中強划船,雖然速度很快,但是他不是直線的划行,而是彎彎曲曲的,成「之」字形的前進。這樣一來,他到達終點所划行的距離,比直線的要多一倍了。蘇老師又進一步發現,中強划船為什麼彎彎曲曲的了。

蘇老師向中強說:「中強,你必須把注意力,集中在岸上的一個目標。」這時候,蘇老師看到一座高聳的大教堂,頂上有個十字架。他說:「你看到那座教堂嗎?把你的船,對準教堂,把眼睛望著那個十字架。你划船的航行,保證是直線的。」中強照著蘇老師的話去做,在下一次划船比賽當中,他贏得了勝利的錦標。

中強從划船的經驗中,還得到一個啟示,那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中,也應該有一個目標,然後向這個目標,一直的前進,才能有好的收獲。

人生應該有目標,可以說是一項真理。一個人生活在世界,不知道是為了什麼?簡直是一個悲劇。普通的人,可能不會想到要轟轟烈烈,在世界做些偉大不朽的事業,但他們的心中,就是好好作人,好好教養子女,並且盡力改善生活,提高個人修養。這樣才可以對得起祖先,也對得起社會國家。

當然有不少的人,曾經立志做大事,或者做大官、發大財。更有些人,要作藝術家、文人、作家、科學家等等。這林林總總的人生目標,都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。只要不做傷天害理,不做偷雞摸狗的事就行了。

可是以我們基督徒的立場而言,人生的目標,不只是在世界上,有所努力的方向,而且還有永存不朽的目標。因為人的生命價值,不僅在世界上,有所成就,並且要得到永生的冠冕。

耶穌說:「我是道路,真理和生命。」不管我們是什麼地位、什麼行業的人,也不管學識的深淺,地位的高低,財富的多少,如果有一顆仁愛的心,愛天主、愛世人。努力的走人生艱苦的路,過真正有意義的生活。什麼是有意義的生活呢?首先要有生活下去的信念,懂得怎樣不被恐懼、憂愁、痛苦而打倒。其次,懂得如何奉獻自己、寬恕別人,為真理而努力。另外還懂得怎樣愛別人,如持保持寧靜和歡樂,並常想到天主和你在一起,無恐無懼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識清主的恩惠

有不少的朋友,對於宗教信仰,常會有一種「現世現報」的觀念。他們知道了天主是神,是全能全知的,那麼信了天主以後,天主就會保佑他一切順利,降福他不受惡人的陷害。他們明白了耶穌是救世主,是人的好朋友,那麼做了他的信徒,耶穌就會讓他沒有罪過,就會在痛苦中把他救拔出來。簡單的說,就是當人信了宗教,神就會馬上幫助他,想要什麼,就能得到什麼。這種觀念的宗教信仰,可以說是相當危險的,是經不起考驗的信仰,甚至可以說是盲目的信仰。

不知道你在夢中,有過這樣的情形沒有?起初你對某一個人,或某一個地方,很感興趣,後來卻越來越覺得對它掃興。不知道為什麼,那個夢起初似乎給人很大的希望,可是後來卻一切都變了,鮮艷的色彩變得暗淡了,興趣也漸漸減少了;代之而起的,卻是寂寞悲涼的感覺,等到醒來的時候,才發覺那得一場惡夢。耶穌的門徒們在凱撒勒雅的路上,也有過這樣的感覺。耶穌問門徒說:「你們說我是什麼人呢?」門徒伯多祿回答說:「你是救世主基督!」耶穌當時承認了自己的身份,但禁止門徒不要向人說他是救世主。當時門徒們,都好像陶醉在這個聲明裡。對他們來說,這話表示耶穌是以色列的中興之王,將復興達味的王朝。正因為這個緣故,不久,就有兩個門徒,來到耶穌跟前和他說:「老師,請你答應我們的要求。」耶穌問他們要求什麼?他們說:「當你坐在榮耀的寶座上時,請讓我們跟你坐在一起,一個在你右邊,一個在你左邊。」耶穌對他們說:「你們當中,誰要做最大的,誰就得作大家的僕人。誰想作首領,誰就得作大眾的奴僕。因為我來不是受人伺候,而是來伺候人,並且為了救贖眾人,而獻出自己的生命。」耶穌的話,使睡在美麗夢鄉的門徒,驚醒過來,他們大為掃興而感到失望。(參閱谷:十35—45。)這段故事,也是告訴我們,信仰耶穌以後,耶穌並不會賜你們榮華富貴,也不會讓你的生活平安順利;而是從他那裡得到生活的勇氣,得到他的救恩進入永生。

一年四季當中,有一個季節,風往往狂暴的吹來,這也象徵著人生的坎坷。但是能夠體驗到這種季節,應該感到慶幸。如果永遠留在希臘神話中,百合花的鄉村,那裡的氣候一年到頭都是一樣;或者永遠留在四季如春的常青島,那裡總是吹著溫和的輕風,那麼我們的生活沒有變化,也沒有奮鬥的意義。我們寧願有大雨的淋漓,風暴的來襲,試鍊的風雨,雖然狂暴,但是我們因此有了更虔誠的祈禱,不僅使人把天主的應許,抓得緊緊的,而且使我們的人格,能提煉得更為純潔;意志能力,磨練得更為剛強。風雨的磨難是尖銳的,但這是天主讓我們接近祂的方法之一。祂在冥冥之中,用輕柔低沈的聲音,向我們說話,透入我們心靈深處。天主沒有向信祂的人,保證暴風雨不來,但祂保證你,在暴風雨中的絕對安全。天主也沒有應許你的人生旅程、平安無事,但祂應許你,能安全到達目的地。耶穌基督,沒有給信友們,答應免除災難痛苦,但祂給我們在痛苦中,有掙扎奮鬥的力量。耶穌也沒有使基督徒,馬上擺掉罪惡而成為聖者,祂只希望人知道罪惡的禍害,而改過自新。

「寬恕」就是耶穌的恩惠,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「寬恕」。「信心」就是耶穌的恩惠,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,需要真正的「信心」。「苦難」也是耶穌的恩惠,因為耶穌叫人知道,犧牲自己,以援助他人,是最成功的方法。「苦難」使我們更靠近天主,懂得人生,也豐富了我們的生命。耶穌說:「誰要作我們的門徒,就須背著自己的十字架,跟隨我走!」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基督揭開人的虛偽

我國有句格言:「滿招損,謙受益」。這話的意思是說,一個人如果自尊自大,目中無人,反而會被別人看輕,如果態度謙虛,以誠待人,反而會受到別人的尊重。在社會上,我們常常接觸到自大自滿的人,或自吹自擂的人,他們也許真的做了一點點好事,就怕別人不知道,而自我宣揚起來,聽起來,好像他作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,不可一世的樣子。尤其是一些靠政治吃飯的政客,或靠黨起家的黨棍,他們並不是真正的為人民、為社會,想做些什麼,而是貪圖個人的名位和事業。一個真正為人民、為社會而奉獻犧牲的人,是不多說什麼的,只知道默默的努力工作,時間久了,自然而然的讓人看出來他的貢獻,也自然的從心中發出敬佩之情。

耶穌基督傳教的時候,給人們立了最好的榜樣,就是慈愛和謙虛。因此耶穌對那些妄自尊大,貪圖虛榮的猶太經師和法利塞人,一再的表示不滿,他常利用一些講道的機會,讓他們認出自己的真相,知道自己的實在情況,不要再戴上假面具,來自欺欺人﹗有一天,正是猶太人的安息日,有人請耶穌參加宴會,由於主人是當地的名流,來賓也都是有頭有臉的人士,大家對耶穌的行動很注目,因為他們對這位出身低微的民間傳教師,抱著輕視的敵意。耶穌對這些人的傲氣,知道得很清楚。既以便利用機會,提醒他們不要再自尊自大了。耶穌看到賓客們,都爭著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ushro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